推动中美微生物技术合作 | 深圳先进院与美国微生物学会联合研讨会首次举行
当前,在人工智能赋能与工程化平台推动下,经过精准设计、高效构建的微生物正广泛应用于医药研发、绿色生物制造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关键领域。随着科学研究全球协作日益紧密,以合成生物学为指导、微生物为底盘细胞的生物制造新模式,正在引领一场深远的生物技术革命,为人类健康与低碳未来提供颠覆性解决方案。
11月18日至21日,2025 美国微生物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英文简称ASM)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英文简称SIAT,中文简称深圳先进院)联合主办的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研讨会在深举行。本次研讨会以“微生物驱动的生物技术革命”为主题,汇聚合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微生物代谢工程与前沿应用等多学科方向,来自美国、韩国、英国、法国、德国、中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近300位顶尖专家、青年学者及期刊编辑线下参会。

图 |会议合影
本次会议也是继今年一月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ACS Synthetic Biology及ACS Publications联合主办合成生物学前沿交叉论坛之后,深圳先进院与国际顶尖学术机构的又一次合作。国内外前沿思想碰撞背后展现的不仅是深圳先进院“走出去”联动国际顶尖学术机构的主动作为,更是生物技术在不断创新的道路上“看见”中国、“看见”深圳的主动选择。
正如ASM首席执行官Stefano Bertuzzi博士在致辞中指出的,深圳是合成生物学的国际重要节点,ASM选择在深圳举办此次会议,正是基于这座城市汇聚的顶尖人才、蓬勃的科研生态与独特的创新环境。本次会议不仅分享科学发现,更致力于推动成果转化,促进中国合成生物学界与全球科研力量的深度合作,搭建长效协作桥梁。
深圳先进院院长、ASM中国大使刘陈立指出,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在微生物科学与工程交叉领域已形成领先优势,在精准医学和可持续生物制造方面开辟了新途径。本次与ASM的首次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凸显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的开放与活力。他期望大会能成为连接全球微生物学界的年度平台,共同推动微生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塑造未来生物经济新范式。
中国微生物学会(CSM)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徐建国院士表示,作为拥有30个专业委员会、覆盖微生物代谢与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的学术组织,中国微生物学会高度重视与ASM及全球科学界的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期待与各国专家开启更深、更强、更有影响力的国际伙伴关系。开幕式由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教授主持。
研讨会聚焦微生物学中的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应用微生物生态系统及代谢工程与生物经济四大前沿议题,旨在深入探讨微生物技术推动生物制造升级、贡献于可持续经济的现实路径,并聚焦于探寻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微生物技术解决方案。美国国家工程院Jay Keasling院士、Rob Knight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Sang Yup Lee院士,中国微生物学会前任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赵国屏院士、邓子新院士,ASM候任主席Vaughn Cooper教授等30余位全球微生物技术领域领军人物及学者参与。与会者就“从人工智能驱动的代谢通路的计算设计与预测,到可编程的工程菌株构建及实际生物生产”的现代生物技术研发全链条进行交流,共同探索微生物组和生态研究如何重塑健康、能源与环境领域的未来。


图 |现场交流
在“编辑面对面”环节,ASM旗下期刊mSystems主编Ashley Shade教授、编辑徐健教授及AEM主编Gemma Reguera教授、编辑周宁一教授与参会者交流出版相关问题,包括人工智能工具在论文写作与发表中的应用边界,特别强调如何确保原创性、数据可信度和图像伦理等,并结合最新审稿标准分享实操投稿技巧,帮助青年学者提升投稿成功率。目前ASM旗下拥有17本权威期刊,发表严谨可靠的科学内容。会议还设置学术短报告、海报展示等多元交流形式,并在闭幕式颁发“最佳会议海报奖”。
本次研讨会不仅集中呈现了微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的最前沿突破,也显著深化了国际学术交流与产学研协同。作为深圳先进院与ASM首次合作的里程碑,本次会议为双方未来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与全球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彰显深圳作为全球合成生物创新策源地与产业集聚地的强大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