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领导
 
 
   梁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医工所所长、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 医学成像科学与技术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多模态无创脑机接口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2006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重点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多个科研项目。发表国际学术期刊论文100余篇,现担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副秘书长、《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等多个领域权威期刊编委;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工程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王天眷波谱学奖获得者。
孟龙,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常务副所长。主要从事声场调控与声学仪器方面的研究。担任中国声学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声学学会物理声学与生物医学超声工程分会委员。在Science advances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5项,授权美国专利5项,中国发明专利15项,7项实现产业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仪器研制项目,广东省卓越青年团队。获得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深圳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深圳市青年科技奖。
 
 
   郑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深圳市市级人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副所长、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生物医学光学影像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学士学位,2011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同年加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任副研究员,2016年晋升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光学显微成像方法研究并探索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至今已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重大科研仪器、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青年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李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副所长、劳特伯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执行主任。2004年和2010年分别获得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学士和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3年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纽约大学放射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高场磁共振成像射频系统与成像方法,相关成果已应用于我国首型3T和世界首台5T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中。代表性成果累计发表SCI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其中6项专利已实现产业转化。作为团队骨干获得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深圳市技术发明一等奖、“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发展促进奖、广东专利银奖等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部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B类专项课题、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全球共性挑战专项等20余项国家地方项目。
 
 
   葛永帅,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所长助理、先进探测材料与医学成像器件研究中心主任。多年来围绕医用锥束CT成像应用需求,在新型CT成像方法、器件和系统研究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原创性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工信部高质量发展专项子课题、国自然专项项目、国自然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深圳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累计发表高水平SCI学术论文50篇,以通讯/第一作者身份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IEEE TMI、IEEE TBME、Optics Letter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 SCI 学术论文25 篇,授权发明专利 21 项。担任美国医学物理协会(AAPM)会刊Medical Physics编委、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 Medical Imaging分会学术委员(内地两人)。
 
 
   刘成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深圳市市级人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所长助理。担任光声成像JCR一区期刊Photoacoustics编委,Biophotonics Discovery期刊副主编,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分会副秘书长。2007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12年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生物物理专业,2009-2011年在美国杜克大学进行联合培养。研究方向为光声成像技术与仪器,并开展产业与临床转化。提出了零背景靶向光声成像的理论方法,研制出微观/介观/宏观跨尺度光声成像仪器,实现了人体外周血管成像。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仪器研制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多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论文70多篇,Web of Science引用4000余次,H-index 40,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受邀为Nature BME撰写News & Views,担任Nature BME、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审稿人。